跳到主要内容

066

第二章 纴婆树品1

三一一 纴婆树本生谭

〔菩萨=树神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,对大目犍连尊者所作之谈话。据传,长老住于王舍城附近之森林小屋;一盗贼往近于都门某村之家,破墙而侵入,劫持手能携带之物而逃,来至长老之森林小屋谓:“此处可以护我。”于是卧于长老小屋之入口处。长老知彼卧于自己之目前,对彼怀有恐惧,思与盗贼居于一处不宜,外出云:“汝不可卧于此处。”将彼赶走。盗贼由彼处山,遗留足迹而逃。手执炬火人等沿其足迹,来至其处,见盗贼之来处、立处、坐处、卧处,皆云:“盗贼由此处来、此处立、此处坐、由此处逃,然我等未见。”于是各处巡回探索,终无所见而去。

翌日,长老于午前入王舍城中托钵后回返,赴竹林精舍向佛言其事,佛云:“目犍连!恐惧应恐之物,非只汝一人,昔之贤人等亦有恐惧。”佛应长老之求,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生为都之墓场森林中某纴婆树之树神。某日,于都门附近某村工作之盗贼入来墓场之森林中,当时此处有纴婆与阿说他两大树王,盗贼于纴婆树之根元处放置物品而卧。此时盗贼如被捕,必用纴婆之枝所作木签穿刺。

于是树神自思:“若人来捕盗贼,折此纴婆之枝作签,如是则树将自灭。予试行将彼由此处赶走。”树神对彼男对话唱第一之偈:

    盗贼!汝起!何教卧     汝有何要而睡眠

    汝于村里为恶事     勿被王官等捕捉

如此向彼说示:“在未被官吏捕捉之前,速往他方。”树神恐吓使彼逃走。于是阿说他树神唱第二之偈:

    村里为恶事     盗贼受捕捉

    生立此林者     纴婆汝如何?

纴婆树神闻此唱第三之偈:

    阿说他!

    汝不知所以     我与贼不和

    村里为恶事     王官等捕捉

    纴婆之签刺     我心最恼此

如此二树神一同对话期间,物品失主,手携炬火,循足迹而来,见盗贼卧居之场所云:“盗贼已起而逃去,我等捕盗不得。若能捕得,以此纴婆树之根云为签刺之,挂于枝上而还。”于是巡回探索,不见盗贼而去。阿说他树神闻此,唱第四之偈:

    可恐之物应须恐     未来怖畏应须防

    智者观此二世界     皆由未来怖畏生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生于阿说他树之树神是舍利弗,纴婆之树神即是我。”

注1 纴婆(nimba)与宾州曼陀罗(pucimanda)为同一种树。

三一二 迦叶愚钝本生谭

〔菩萨=青年婆罗门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一老年比丘所作之谈话。据传,舍卫城有一良家子,彼见纵恣诸欲之祸,于佛所出家,专心观念修行,不久得阿罗汉果。其后彼母死去。

母死之后,彼使父与弟出家,住于祇园精舍中。雨安居时将近,闻知容易获得衣物之必须品,于是往某村里居住,三人均于其处入于安居。安居终了,又还住祇园精舍,于接近祇园精舍处,青年比丘云:“沙弥!长老劳顿,汝伴其行,予先行扫除房屋。”言毕向祇园而去。老年之长老缓缓而行,沙弥以头触之:“尊师速行。”于是强行引曳而行。长老云:“汝以我为无力之人,引曳而行。”于是长老又返原处,再由原地出发而行。彼等如此互相争执之中,太阳落下,天色黑暗。

青年比丘扫除房室,预备用水,等待彼等到来,取炬火出迎。见彼等迟来问曰:“何以迟到?”老人说明理由。彼以二人劳碌,伴之缓缓行走,当日未得向佛问候之余暇。次日前来佛处问候礼拜,坐于一面。佛问:“何时到来?”“世尊!昨日前来。”“昨日到来,今日前来我所耶?”“唯然,如是。”于是说明理由。佛对老年比丘,加以非难,佛言:“此人为此事,非自今日始,前生亦复如是。今汝等为彼所苦,前生贤人等亦为彼所苦。”佛应彼之请求,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生于迦尸市场街婆罗门之家。彼达成年时,母亲死去,吊祭终了,经一月及半月之时,施舍家中财产,伴父亲与弟入雪山地方。由天人受得皮之衣物,入仙人之道而出家,抱拾落物主义,食树根及果实以维生活,心情愉快,住森林中。

雪山地方雨季来时,大雨降落频繁,不能于树之根干搜寻果实,树叶尽落,行者等大抵下山住人里中。

菩萨亦伴父与弟,住于村里,至雪山地方再花开实熟之时,伴父弟二人回返雪山自己之道院。至道院附近,太阳已没,菩萨云:“汝等慢行,予先行扫除道院。”遗二人于后而去。幼年行者与父缓缓共行,以头触父腰部,促其速行。老人云:“汝不喜伴我而行。”于是回返原地再行出发。彼等如此争执之中,天气黑暗。菩萨扫除草舍,预备用水,持炬火见二人由道路之反对方向前来,问曰:“在此期间,作何所为?”小行者说明父亲之理由。菩萨于是伴二人缓缓而行,安置道具,使父亲沐浴,洗足涂油,为彼摩背,准备火盆,于休息疲劳之所,坐于父亲之傍,谓曰:“我父!幼年之儿童,如以土所作之器皿,易即破坏,一旦破坏,再不能连接。虽有莽撞,老人亦须忍耐。”菩萨劝诫其父唱如次之偈:

    迦叶尊者!

    年幼之人     因愚顶撞

    智者恕之     贤者忍之

    贤者虽争     疾而再和

    愚如土钵     破而难接1

    己知罪过     善能学习

    愈得安息     交而不败

    他人有罪过     自己得善耐

    如此负重荷     人中最上者

菩萨如此劝诫其父,自此以来,父亦善为自制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父行者是今之年老长老,少年行者是沙弥,而与父劝诫者即是我。”

注1 原文为 na te samatham ajjhagu,有不再镇静之义,今则如上译。

三一三 堪忍宗本生谭

〔菩萨=行者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某一易怒性比丘所作之谈话。佛对彼比丘言:“何故汝入于无怒之佛教出家而生怒耶?昔日之贤人虽身受一千鞭,切断手足鼻耳,对他人亦不发怒。”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于波罗奈名迦蓝浮之迦尸王治国时,尔时菩萨出生于持有八亿财产之某婆罗门家,名为坤达伽、库玛拉之一青年,达成年后,于得叉尸罗修习学艺,后构筑一家。两亲亡故后,彼见所贮之财宝曰:“予之亲族积此财宝,未能持去,予必须使之有所持去。”于是悉数调查其财产,对适当受施者则施以适当之物,然后入雪山出家,食种种果实,维系生命。长住以后,为得盐食酸味,来至人里,渐次到达波罗奈都城,住国王御苑之中。翌日托钵,巡回于都中,来至军师家之户口,军师敬服彼之行仪良好,请至家中,供养为自己调制之食物,彼此约束,仍住于王苑之中。

然于某日之事,迦蓝浮王酒醉,舞妓之群伴随,威仪堂堂入王苑之中,于用为王座之板石之上,设为卧床,王卧于一中意妇人之膝上。巧妙之舞妓等奏音乐及歌舞音曲,王之荣耀恰如帝释天王。国王不久沉沉睡去,妇人等自思:“予等为王所歌唱,今王已睡去,我等无歌唱之必要。”于是将琵琶,大鼓到处弃置,往苑中采拾花果及树芽,于苑中到处娱乐。

时菩萨于此苑中,如威势之象,坐于满开花朵之婆罗树下,体味出家之乐时,妇人等到处游步,见菩萨居于此处,相互告曰:“诸位请来,今有出家者坐于此处,于大王醒觉前,我等且坐,由彼受教。”于是均往彼处,礼拜菩萨,坐于周围向菩萨曰:“请向我等说语善事。”于是菩萨为彼等说法。王所枕膝之妇人摇膝而王起,王醒觉不见诸妇人等,问曰:“彼等妇人均往何处?”“大王!彼等于彼处坐于行者之周围。”王怒持刀云:“予使此恶党行者有所见识。”于是急往彼处。

彼妇人等见王之凶相前来,其中有王中意妇人等前往由王手中取刀,对王安抚,王近立于菩萨之傍问曰:“沙门!汝为何宗旨?”“大王!予为堪忍宗。”“何谓堪忍宗?”“对恶口与打击从不怒。”王云:“汝有堪忍,今且试见。”于是唤斩首之役人前来。彼携带于自己职务所用之斧及附刑之鞭,着黄色衣物,持赤色花环而来,向王表敬意而问曰:“大王有何差遣?”王曰:“捕此盗贼之恶党行者,撂倒于地端,以附刑之鞭,由其前后左右四方痛击二千鞭。”彼依言而为。菩萨之外皮破裂、内皮破裂、肌肉破裂,血液流出。王再问曰:“汝之宗旨为何?”“大王!予为堪忍宗。王以堪忍在予之皮内,大王!堪忍不在皮内,王亦不能得见,实则秘藏予心之内部。”斩首役人问王:“有何差遣?”王曰:“切断此恶党行者之双手。”彼取斧登于切台之上断其双手,王继而命:“切其两足。”两足亦切,由手足先端如壶破油流,溢出鲜血。王又问曰:“汝为何宗旨?”“予为堪忍宗,王以堪忍在予手足之先端,实则不在彼处,予之堪忍秘藏于深奥之处。”王命:“切断其耳与鼻。”斩首役切其耳鼻,于是全身为血弥漫。又问:“汝为何宗旨?”“大王!予之宗旨为堪忍宗,然王以堪忍在耳鼻之先端,然予之堪忍实秘藏于深奥之心内部。”王云:“此恶党行者,任汝堪忍而坐。”王以足蹴菩萨之胸,离现场而去。

王离去后,军师拭去菩萨身体之血,以布包裹手足耳鼻之先端,徐扶菩萨坐起而礼拜,坐于一面而乞请曰:“尊师!若君发怒,君对此为暴恶事之王发之,勿对他人发起怒心。”于是唱第一之偈:

    汝之手与足     耳鼻均断落

    大雄者!

    对彼起怒意     慎勿灭此国

菩萨闻此唱第二之偈:

    我之手与足     耳鼻均断落

    彼王之寿长     如我之无怒

王出苑离开菩萨眼界之时,此二十四万由旬厚之大地,如同坚强之布片裂开,由无间地狱冒出火来,如同用代代家传之赤毛布包裹,将恶王吸入,彼于御苑入口处之大地沉入,止于无间大地狱中。菩萨亦于是日死去。役人、俗都人等手牵手,携香花、熏香之类前来对菩萨吊祭。然又一说谓菩萨回雪山地方而去,此说不实。

结分

    昔时说堪忍     堪忍有沙门

    迦尸王行恶     切断达安息

    残忍之暴行     辛辣之行果

    彼王地狱中     悟此蒸煮苦

此二偈为现等觉者之偈。

佛述此法语后,说明圣谛之理--说圣谛之理竟,彼易怒比丘入不还果,其它入预流果者亦多--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迦蓝浮迦尸王是提婆达多,军师是舍利弗,堪忍宗之行者即是我。”

三一四 铁鼎本生谭

〔菩萨=行者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拘萨罗王所作之谈话。据传,拘萨罗王于夜间闻四名堕地狱者之声,其一名只唱哆之音、一名唱萨之音、名唱那之音、一名唱嗦之音。彼等昔日为舍卫城之王子,侵犯他人之妇,彼等对他人慎重保护之妇人非礼,贪肉欲之乐,多行恶事,为死亡车轮所摧毁,生于舍卫城近郊之四铁鼎中,于七万年间于其中被煮,今彼等得浮上来,然只见铁鼎之口,彼时自思:“我等何时得由此苦痛脱出?”四人皆相继大声呼叫。王闻其声,战栗于死亡之恐怖,彻夜坐至朝日之东升。

朝日升时,婆罗门等来问曰:“王得愉快休息耶?”王曰:“诸位师尊!予如何能愉快休息,昨夜予闻四恐怖之声。”婆罗门等紧握自手。“诸位师尊!此为何物?”“大王!此为暴力之声。”“其力能否消灭?”“恐不能灭。然,大王!予等颇有心得。”“如何能除?”“大王!无论多大关系之事,我等皆能除去。我等供养四物具备之生,可以除灭。”继云:“如是速取象四头、马四匹、牛四头、人四人、乃至鹑鸟皮各取四只,设供四物具备之生贽,予等得所祷无事。”继又有云:“大王!平安。”凡有必要之物,皆取之,设于供生贽之场所,以多数之生物伴来生贽之柱处放置。又有云:“应多食鱼肉,多得财物。”于是皆来努力工作。又有云:“大王!此亦必须收为己物。”于是婆罗门等交互前来。

胜鬘妃来国王之所问曰:“大王!婆罗门等何故到处纵声大笑?”“予妃!此为对彼等无关之事,彼等醉心于自己之名誉,一向不思予等之苦。”“大王!君有何事?”“予妃!予闻此等不稳之音声,而后予问婆罗门等,闻此音声,将有如何之事?婆罗门等答曰:‘大王!此将于大王之位、财、寿命有碍,必须供四物具备之生贽,祈祷大王之安泰。’予从其言,设供生贽之场所,如此如彼,如有必要,为此而来多人。”“然则,大王!君对此音声之意义,已否问人间、天人世界第一之婆罗门?”“予妃!此人间、天人世界第一之婆罗门,究为何人?”“大瞿昙正等觉者。”“予妃!予尚未问正等觉者。”“如是前往寻问。”

王闻妃言,朝食终了,乘华美之车往祇园精舍,礼佛而问曰:“尊师!予夜间闻四音,问婆罗门等,婆罗门等言:‘供四物具备之生贽,祈求安泰。’于生贽之场所行应行之事。然为闻此音声,于予将有如何之事?”佛言:“大王!并无何事,彼为堕地狱者会苦而起之泣声。此音非只大王所闻,昔日王等亦闻。此王等问婆罗门等,思欲杀畜类供养生贽,但闻贤人之语而未作。贤人等说明其音之意义,使多数之生物放生,而平安无事。”佛应王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生于迦尸国某村婆罗门之家后,舍诸欲入仙人之道而出家,得禅定与神通。彼味禅定之乐,于雪山地方快乐住于森林之中。尔时波罗奈王闻此堕入地狱四人之四声而恐怖战栗,同样由婆罗门等说:“为三障中之一,供养四种皆备之生贽,为其祈祷。”王与承诺。司祭官与婆罗门等共同设置供生贽之场所,多数之生物伴来生贽之柱处。

此时菩萨以慈悲观较任何为重要之观,以天眼遍观世界,见此事实。彼云:“今日我必须行,如此则众多之生命平安无事。”彼以神通力升入空中,至波罗奈之王苑而降下,坐于用为王座之板石上如黄金之像。司祭官之最上弟子往师之处云:“尊师!我等吠陀之中有云,杀他物则自己不能无事。”司祭官曰:“汝对皇室之物应予:注重,我等将有多数之鱼食,汝勿多言。”对彼加以斥退。彼云“予于此处不能共处。”于是由彼处退往王御苑,礼拜菩萨,互相亲切交谈,然后坐于一面。菩萨问曰:“汝青年!国王正直施行政治耶?”“尊师!大王正直施行政治,然于夜间闻四音,王问婆罗门等,婆罗门等谓供以四物具备之生贽祈祷安泰。王行杀畜类之仪式,思为自己祈求安泰,许多之生物伴来于生贽之柱处。尊师!如贵君之高德,说明此音之意义,使诸多之生物由死亡中得救,岂非甚善?”“汝青年!国王不知我,我亦不知国王,然予知此音。若国王来至予所相询,予可语之以解其疑。”“如是尊师!暂来此处,予伴王前来。”“善哉!汝青年。”

彼往王处说明其事之原委,伴国王前来。王礼拜菩萨坐于一面而问曰:“予闻君知予所闻音之意义,是真实耶?”“大王!诚然如是。”“尊师请言。”“大王!此人等前世侵犯他人郑重守护之物,因而出生于波罗奈近处之四铁鼎中,浮于极为痛楚之铁水上,煮于泡沬之下,三万年间下降打着于鼎之平底,然后上升,三万年间得见鼎口。此四人见到外界思唱四完全之偈,但不能为,各云一字,再沉于鼎中。此中发哆音1而沉者,彼思唱下之偈:

    来营邪生活     不与于善人

    我纵有财富     未设护我者

然彼未能完偈而沉下。菩萨以自己之智慧,补足此偈之语,其它场合亦复同样。如其中思欲发萨音而唱者之偈:

    时光七万岁     总计普满间

    狱中被煎煮     何时终期来

发那音者思唱之偈:

    何终何有终     尔时不见终

    吾友!

    我与汝之罪     终必有熟期

发嗦音思唱之偈:

    彼由此处去     得生于人间

    从顺有德行     多为慈善业

菩萨如斯一一唱偈,原宥王曰:“大王!堕此地狱之人,思欲补足所唱,但因罪深大,而不能唱出;此人如斯会遇自己罪业之结果而啜泣。王闻此音,原无障害,亦无须恐怖。”

王使诸多生物放生,巡回叩击金之大鼓,破坏供生贽之场所。菩萨平安救出诸多之生物,数日之间,住于其处,然后归还原处,修行禅定不止,后出生于梵天世界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司祭官之青年是舍利弗,行者即是我。”

注1 堕地狱之四人,各唱哆、萨、那、嗦者,原为各各欲唱一偈。其中一人由哆开始,哆代表Dujjivam……(邪恶之生活……),一人由萨开始,萨代表Satthivassasahassani……(七万岁……),一人由那开始,那代表之 Natthi anto……(无终……),一人由嗦开始,嗦代表 So……(彼……)。为地狱之苦,各各只能发最初之一音。

三一五 肉本生谭

〔菩萨=长者子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长老舍利弗施与服泻剂之人以上味之食物所作之谈话。据传,尔时祇园精舍中之比丘等服油性之泻剂,而服者须补充上味之食物。看病之人为得上味之食物,入舍卫城中某街之厨师人家巡回托钵,但未能得而归来。长老于日午时往城内托钵,见此等比丘问曰:“何故急速回归?”彼等说明其事,长老曰:“汝等且往。”于是伴彼等往同一之街内,得施与上味之食物满钵。看病之人归还精舍,与病人食之。

其后,某日之事,于法堂开始传话:“诸位法友!长老于服泻剂人之看病者不得上味食物而还,伴往某街内厨师人之家,得甚多之食,施与患者。”佛来其处问曰:“汝等比丘!今有何语,集于此处?”比丘白佛:“如是如是之事。”佛言:“汝等比丘!得肉食非只今之舍利弗,昔之善巧贤人,口吐爱语,言语柔和,亦能得之。”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为一长者之子。某日,见一猎夫得甚多之肉,满载车中,思欲贩卖而来都中。时有住于波罗奈之四长者之子等出而坐于都之十字路口,就彼等之所见所闻互相谈话,其中有一长者之子见载肉之车谓曰:“予将得彼猎夫所持之一片肉。”“予即往持来。”彼近前云:“汝猎夫!与我一片肉。”猎夫云:“向人强索者,言语须和霭,今予与汝相当于汝之言语之肉。”于是唱第一之偈:

    吾友!

    汝之言语粗     而汝来求物

    汝语如肺气1     吾友!    予施汝肺肉

于是他一长者之子对此者问曰:“君何语强索之言?”“予只唤一声。”“予将向彼男得肉。”彼曰:“吾兄!请与予肉一片。”彼男云:“予将与汝与汝语相当之肉。”于是唱第二之偈:

    兄弟之言语     发声如肢体

    汝今为此语     施与汝肢体

作斯语后,取肢体之肉与之。今又一长者之子问曰:“君以何语强索?”“予称其为兄。”彼云:“予将得一片之肉。”彼云:“父亲!与我一片之肉。”猎夫云:“予将与汝与语言相当之肉。”于是唱第三之偈:

    作儿来称父     震动父心脏

    汝语等心脏     吾友!    施汝心脏肉

作斯语毕,取心脏及味美之肉施与。第四位长者之子问曰:“汝云何而强索?”“予称其为父。”彼曰:“予亦向彼索要。”“吾友!请与我一片之肉。”猎夫云:“予将与汝之言语适当之肉。”于是唱第四之偈:

    村中无朋友     等同住森林

    汝语总一切     吾友!    一切总施汝

如斯语毕,谓长者之子曰:“君可将此车中所积之肉连车运往君宅。”长者之子使彼押车,至自己之家卸肉,对猎夫亲切恭敬款待,并将猎夫妻子唤来,令止猎夫之工作,住于自己家中,与彼结为生死之坚交,和睦渡其一生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猎夫是舍利弗,皆得其肉长者之子即是我。”

注1 肺在底本为 Kiloma,Kiloma 与 Kilomaka 同。后者 Kilomaka 为右肺,亦视为胸膜、肚膜、肚腹。于三十二分身观法中,肺表语言,别有Papphasa 之一字。然以肚膜为肉而施与作如何解,故译为“右肺”。德译作“肺”,英译作“皮与骨”。